Navigation menu

新闻中心

承载大别山精神,大悟争创全国乡村振兴模范县

图片38.png.png荆楚网(湖北日报网)通讯员 林吉兵 易荣波 李毅 雄伟的大别山,红色的血液流淌不息;在漫长的新征程中,绿色以澎湃的势头崛起。 大悟是全国十大将军县之一,也是大别山精神的重要发祥地之一。 “中原突围”从这里开始,拉开了民族解放战争的序幕,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朽的贡献。如今,老区儿女已将大别山精神转化为发展动力,正在全国乡村振兴模范县的征程上奋力拼搏。 数据证明了进步:2020年至2024年,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171.34亿元增长到241.27亿元,年均增长9%,高于全省平均增速;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从80.09亿元增至188.23亿元,年均增长23.8%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1年的33901元、14269元分别增加到2024年的39858元、17933元。 筑牢绿色基础:从“生态好”走向“生态+” 一大早,新城镇红帆村村民董巧玲就被鸟咚的声音吵醒了。他家屋顶上的光伏板在晨光中闪闪发光。 “有了电饭锅、电磁炉,不用交电费了,一年还能挣4万元左右。”他笑着说。 作为省级“零碳村”,红帆村通过新能源发电抵消碳排放。 “零碳微单元”案例亮相2023年迪拜联合国变革大会,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农村的低碳实践。 变化红帆村的生态保护就是大悟从“生态良善”向“生态包容”转变的鲜明例证。 “十四五”以来,该县牢固树立和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,深入实施“生态县城”战略。去年,制定印发了《建设“绿水青山”十分重要的“实践创新基地(2024-2030年)”实施方案》,系统推进“两山”实践创新。 继续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三大攻坚战。大悟的天会更蓝,水会更清,地会更绿—— 工地清灰、禁止焚烧秸秆等九大专项行动深入开展,好风天数比例达到90%以上; 随着综合管理的实施浐江、积水河、竹竿江流域的项目,“三大河流”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%。九方干沟湿地公园已成为一张良好的生态“名片”; 实施“万村树”工程,新增造林绿化20.53万公顷,建设碳汇林和林业示范基地1万公顷。大悟荣获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县、湖北省生态文明示范县称号,成功创建省级省级森林。 生态环境的改善,让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朱鹮也热爱大悟。 2021年,两只野生朱鹮从河南东寨飞来大悟“安家”。今天,大悟野生朱鹮种群已增至50余只,是华中地区重要的朱鹮栖息地。 良好的生态孕育良好的产业。大悟成为全省最大的茶叶及药材价值基地。拥有大悟花生、大悟绿茶、大悟泥鳅三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,共打造“三品一标”农产品40个。 虽然秋色已晚,但大悟的30万公顷茶叶正在“淘金”。新城镇朱湾村利用现代技术将夏秋茶加工成黄茶,每亩增收2000元。 “依靠茶产业,村民年均收入增加5000多元,生活更加富裕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村党支部书记梁云英说。 如今,大乌茶已形成“红、绿、叶”的新格局。“青白,春夏秋选”,茶叶产业链年产值达26.5亿元。“五道茶”、“巴源黄龙寺”荣获国际名优金奖。抹茶远销欧洲、日本。大悟“中国名茶之乡”的金字招牌愈发璀璨。 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的牢固树立和践行,使大悟在发展成功中发挥生态优势,为产业融合、价值增值奠定坚实基础。 激活融合动能:从“借东风”到“兴产业” 时值深秋,鄂北寒意渐浓,大悟城乡却在热情减产。 京港澳高速公路大悟及南北三个入口已建成并正在施工中。精密输入智能制造产业园迎来润扬纤维等16家企业投产,年产值18亿元,税收6000万元。阳平工业园区的产品一出园区就可以上高速公路进入。 在40多公里外的宣化店镇,中原红街修缮已完成,沿河大道和交通服务中心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。 近年来,大悟紧扣“两城带动、一环三线”发展战略,争创全国振兴模范县,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道路。 一是乡村振兴。除了资源优势外,大悟还将因地制宜发展新生产力,打造“风、光、水、储”绿色能源体系。全县新增装机容量达1.078万千瓦,年发电量20亿千瓦时。被誉为“中国风电之都”。此外,总投资28.1亿元的大悟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将于明年10月投产。 交通中断给DAWU行业带来了另一个实现收支平衡的动力。 2023年,武大武高速公路建成通车,惠及宣化店、卢王、四姑等远方城镇,大武将全面进入“武汉一小时通勤圈”。这条大动脉形成了包括京港澳、沪蓉、马安高速公路在内的“井”字型现代高速公路网,并与贯穿大悟的京广高铁相连,对老区进行搬迁,加速老区振兴。 聚焦“两市带动”发展,县域高铁先行区建设日新月异。武汉交通大学大武校区已启用,武汉工贸职业学院新校区正在建设中,省现代服务业示范区科教产业园、创业孵化园等项目一一启动。县开发区建成“1+8”园区,“2+5”产业体系快速成长,工业经济开始破局。 “鄂北旅游第一红镇”宣化镇店建设全方位发展。中原突围纪念馆改造和展览更新正在加快。引人入胜的红色文化旅游剧《宣化店1946》即将开机。以“一环三线”布局,138个整齐美丽的村庄星罗棋布,农业、文化、旅游联动发展,打造出一幅“共享财富地图”。芳芳白果树湾依托新四军第五师师部旧址出品红色学问,六吉半山、金谷打造生态康养新地标,河口舜山兰花产业园吸引游客。去年,全县接待游客790万人次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5亿元,为18万多人次提供“旅游大餐”。 大午还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,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。全县建成各级科技创新平台71个,培育省级以上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27家,高新技术企业60家。去年,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31.03亿元。首个利用光伏发电的重大技术工程工程中心石膏路位于大悟。黄麦岭年产30万吨磷石膏,无害化综合利用率达61.26%,实现了“绿色”产业。 从“兴业”中“借东风”杭钢,大悟以“大胆领跑”的姿态,结合外部机遇和内部资源,在全面振兴征程中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。 着眼共同发展:从“强安全”到“暖人心” “县医院专家咨询了镇卫生院,我的脑梗塞上门治疗。”谈起医疗条件的改善,大悟县四姑镇羊角村62岁的雷祖山感慨万千。 四姑镇距大悟县城约50公里。过去,村民不确定镇卫生院的医疗水平,就到县城看病。的通知,这是及时且昂贵的。萨几年前,大悟推动了附近一个医学县社区的建设。县中医医院委托四古镇卫生院提供全面的人、财、物协助。 如今,以县人民医院、县中医院为龙头,大悟已经完成了全覆盖的紧凑型县医疗共同体建设。村民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。 以人为本,民生至上。 “十四五”以来,大乌把有限的财力集中在民生上,每年实施十大经济工程。主要养老保险养老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%和99.2%。教育联合体建设实现计算机全覆盖学校教育学校、农村配送物流、5G网络、公交车已覆盖所有行政村。 然而,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民生需求,让大悟的财力捉襟见肘。如何解决困境? 近年来,大五抓住建设大金融体系的契机,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职能,为国有资产注入优质国有资产,通过盘活闲置沉寂资产,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。国家“三章”总规模达781亿元。 走进双龙帕金河口镇,湖滨步道上,老人们三五成群地散步、聊天;法庭上,少年们热血奋战,挥洒汗水;游乐园里,孩子们精神抖擞,欢声笑语。这个地方原本是一片沙漠。大午采取“政府搭台、国企演、民企演”的模式“强强联手,共建共享”。大悟骊山建设集团牵头投资逾1500万元,将荒地变公园。 今年,大悟县国有企业规划实施项目64个,总投资137.37亿元。 改善民生福祉还体现在共享财富的实践中。新城镇金岭村曾是贫困村。通过“村集体公司+股份合作”模式,“资源变资产,村民变股东”,村民人均收入突破1.4万元。在奉店镇,“大悟道江”功夫坊实行带品牌、带标准、带渠道、带技术、带团队的“五带”模式,带动村民人均收入增加5000元以上。目前,全市共有“共荣工场”216个。全县已创造就业岗位3万多个。 本土管理的现代实践也颇有成效。作为全省党建引领的农村管理试点县,大悟以“三户”为抓手,干部深入前线临亚排查矛盾纠纷。今年1月至9月,共查处矛盾纠纷1409起,成功化解案件1311件。人们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。 从强安全到暖人心,大悟坚持以人为本,始终保持早走的态度,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,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不断增强。